十分满分-宋仁宗在位期间朝中四位大臣并称“嘉佑四真”,他们都是谁?
你的位置:十分满分 > 新闻动态 > 宋仁宗在位期间朝中四位大臣并称“嘉佑四真”,他们都是谁?
宋仁宗在位期间朝中四位大臣并称“嘉佑四真”,他们都是谁?
发布日期:2025-10-12 05:23    点击次数:197

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,若论及功业显赫的帝王,秦始皇统一六国、汉武帝开疆拓土、唐太宗开创贞观之治的事迹总是最先被人提起。但若要评选最得民心的仁德之君,宋仁宗赵祯必定榜上有名。这位在位长达四十二年的北宋君主,以其如春风般和煦的执政风格,在史册上留下了仁宗盛治的美名。

与那些以赫赫武功著称的帝王不同,宋仁宗的治国之道更显温情。他继位时,北宋王朝正面临着积贫积弱的困局:冗官冗兵问题严重,财政吃紧,边患不断。虽然推行的庆历新政最终未能成功,但这位君主身边却聚集了四位青史留名的贤臣,被时人尊称为嘉佑四真——富弼、欧阳修、包拯和胡瑗。

让我们先说说富弼。这位洛阳才子年少时便显露出过人的才智,连名臣范仲淹都称赞他具有王佐之才。他娶了前宰相晏殊之女为妻,却从不因此骄纵。在朝堂上,他敢于直谏,曾因批评宰相吕夷简而触怒宋真宗。但正是这份刚正不阿的品格,让他在仁宗朝得到重用,官至枢密副使。

展开剩余61%

与富弼同榜进士的欧阳修,则是北宋文坛的泰山北斗。两人因共同反对吕夷简而结下深厚友谊。在庆历新政期间,他们并肩推行改革。虽然新政失败后双双遭贬,但欧阳修在滁州任上写就的《醉翁亭记》,至今仍是传世名篇。而富弼则在青州平叛有功,展现了出色的治政才能。

相比之下,铁面无私的包拯和一代宗师胡瑗的仕途则更为曲折。胡瑗出身江苏如皋的官宦之家,却七次落第,直到44岁才在范仲淹举荐下入仕。但他创办的苏湖教法培养了大批人才,连王安石、苏轼都对他推崇备至。

包拯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。这位合肥的清官为了侍奉双亲,甘愿放弃官职。直到父母离世后才重返仕途,从知县做起,最终成为开封府尹。他断案如神的事迹,被后人演绎成《包青天》等传奇故事,成为清官的代名词。

仁宗驾崩后,继位的英宗、神宗继续重用这些老臣。但随着王安石变法的推行,富弼、欧阳修选择急流勇退。欧阳修在1072年辞世,享年66岁;富弼则活到80岁高龄,于1083年与世长辞。

回望这段历史,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位仁君的治世,更是一群贤臣的传奇。他们或刚直、或文雅、或清廉、或博学,共同谱写了北宋历史上最动人的篇章。正如明人程敏政所言:自秦汉以来,师道之立,未有过瑗者。而这嘉佑四真的故事,至今仍在启迪着我们对为官之道的思考。

发布于:天津市

相关资讯